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尹希寧 記者 張藝
11月23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結合審議北京市政府《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工作情況的報告》,展開專題詢問。
當天,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北京市體育局,北京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等部門參加專題詢問。
兩個多小時、十幾輪問答中,詢問的內容從“如何進一步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和科學管理水平”轉到“如何保障非考試科目的質量”,關注的“雙減”熱點從保障化學等非考試科目的質量延伸到有效促進校外培訓和行業轉型。
整場專題詢問還通過網絡進行了直播。
閲戦Μ绱呮锛忔浌浣戝琚鍗冮湀鐣剁溇鎶撳寘鍋锋懜鏋楅潚闇烇紵绔熸槸鎷块亥鍏嬮ⅷ濉炲槾
減去作業總量時長,提升作業質量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北京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共有158代表人次提出10件有關“雙減”工作的議案。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委員會從6月開始,分校內教學、校外培訓、教師隊伍三個專題小組,先後赴西城、海淀、平谷等6個區實地調研,召開7場專題座談會。
闊╃矇鍙嶅嚮锛併�岀舰榛勩�嶈鍔ㄧ儹缁� 杩炵讲鍦扮偣鏇濆厜
“如何進一步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和科學管理水平,真正實現作業的減量、提質、增效?”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文在前期調研中看到,“雙減”實施後學生的作業量和時長得到了有效壓減,但一些學校也存在着作業管理不夠精細、彈性作業設計能力不夠強的問題。
對此,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現場答覆稱,在“大減法,小加法”的總體思路下,北京對作業的總量和時長做了減法,減的是學生機械性、重複性的作業負擔,但強化的是作業的設計,特別是提升作業的質量。
北京市教委還提到兩個轉變,在樹立正確的作業觀方面,從注重單一課時向更加註重單元和主題教學統籌轉變,從重視“知識第一”向“方法第一”甚至“價值觀第一”轉變。
寰愮敓鏄庡皯妫掞紡鏋楁槺鐝夎闊撳湅灏忕悆鍝″寘鍦� 鍙嶅悜鏇茬悆璁婅�冮
例如,北京市文匯中學設計了語文實踐作業“播種春天”,要求學生春遊踏青,親手種花養花。北京市教委認爲,這樣的作業是一個綜合載體,而非當日簡單的抄、默就能夠完成的。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王榮梅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家長擔心,類似化學等中考考察、高中考試的科目,不能有效做好初高中的銜接。北京市教委解釋說,這觸及了考試評價改革真正的核心點。北京調整升學模式後,不僅有“大減法、小加法”,還有“多渠道、新載體”,讓學生更多地在教育集團內完成初中到高中的連續培養,也便於學校對孩子的愛好和特長早發現、持續支持。
規範校外培訓,促進校外培訓和行業轉型
除了對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的關注外,校外培訓也是委員專題詢問的高頻內容: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學生和家長有培訓需求怎麼辦?不合規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從地上轉入地下,隱形變異問題如何解?校外培訓機構時有停業和暴雷的現象,家長退費難題怎麼破……
涓滀含澶у瀷缁煎悎璁炬柦鈥滈夯甯冨彴HILLS鈥濆紑涓� 鍖哄煙鍐呭寘鎷棩鏈涓�楂樻ゼ
“壓減培訓機構真正的目標是教育權利的迴歸。”北京市教委負責人說,“雙減”不是一味地壓減培訓機構,也促進教育培訓機構和行業有機轉型。例如,在學校主導的基礎上,廣泛吸納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嚴格管理所有機構的教師資質、收費、課程內容,等等。
北京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爲了加強監管,推動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規範健康發展,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營利性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課程預付費管理辦法(修訂)》,對預先收取培訓課程費用的培訓班明確,必須開立預付費專用賬戶。目前,文化藝術類培訓機構預付費撥付方式已經優化調整爲“一課一消”,截止到11月20日,北京3870家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中有2918家開立存款賬戶,佔比85%。
北京市體育局負責人稱,對規範培訓市場,體育部門提出了“365”規範,“3”是要求培訓時長不能超過3個月,“6”是費用基本上不能超過60課時,“5”即資金不能超過5000元。
鍦嬩腑鑷富瀛哥繏瀛e牨 鏂板寳瀛哥敓浠ャ�屽湅涓敓鐨勫鍔涖�嶇偤椤屾壘鍒板缈掕嚜淇�
針對有委員關注的校外違規培訓機構“地上轉地下”的情況,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答覆,處理違規培訓機構的案件主要分爲兩類,一類是教育部門依法移送的無證辦學案件,另一類是發揮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的職能,對價格違法、虛假宣傳、廣告違法以及反壟斷行爲的懲戒。
今年以來,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根據市教育部門移轉的70餘條線索,已立案341件並進行相應罰款。同時,會同教育等職能部門加大對隱性變異培訓案例的宣傳曝光力度,積極開展對隱性變異等違法行爲的執法檢查,多方持續發力。
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家校與社會共育
闄告摯澶у厤绨� 鐗涘綀鐞达細鐩撮潰瑙�鍏夊晱椤屼甫鍖栬В涓瓙鍦扮罚灏嶆姉
在專題質詢過程中,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的協同作用也受到不少委員的關注。
北京市人大代表孟令悅在前期的調研情況注意到,“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家長的焦慮情緒並沒有得到徹底的緩解。他關心的問題是,如何進一步縮小義務教育階段的城郊差異、區域差異和學校差異,更好地促進教育公平,緩解家長焦慮情緒?
北京市教委答覆,在進一步提高質量的過程中,僅靠單體學校達到均衡,變得越來越難。近年來,北京大力推進集團化辦學的覆蓋率,通過做大載體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強學生的實際獲得感,同時也促進城鄉之間的差距縮小。
同時,深化幹部教師的交流輪崗,促進校際均衡發展,讓學生們見到更多的老師,享受到更多的課程。
北京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孟繁華在調研中發現,有的家長擔心減少學生的作業量會影響孩子成績,出現“學校減,回家增”的情況。
北京市教委答覆,目前,北京中小學建立家長學校和家長委員會的普及率已經達到百分之百。在此基礎上,北京積極探索建立由家長、老師和社區代表組成的新型家校合作組織,目前已經有將近1000所學校建立家長、教師的協會,推動學校、社會共育諮詢室的建設。北京16個區中小學、幼兒園和社區建立了120多個諮詢室,促進家庭、學校和社會資源上共享、優勢互補以及工作聯動。
北京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還在針對“如何進一步落實《家庭教育法》”的問題中答覆,北京正在搭建貫通市、區、街道(鎮)、社區(村)四級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目前已實現市、區兩級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全覆蓋。
此外,依託北京豐富的科研學術和專家資源,市婦兒工委還通過打造家教服務品牌,開發系列微視頻等形式幫助家長認識孩子成長規律,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骞冲畨绉熻祦鑾�21涓栫邯姹借溅铻嶈祫绉熻祦鍗撹秺浼佷笟绉板彿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