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資料庫淬鍊出古典——明代荀學建構的進路與詮釋

侯康配支持度急衝 小笠原:短期民調上升很正常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若將學術史脈絡擬人化,整個歷史的記憶就是『曾經』,但這『曾經』未必有令人深刻的事件印象,這時候資料庫就成爲歷史生命非常重要的記錄。」
曾𬀩傑以「曾經」的概念爲引言,說明「資料庫」的意義如同日常生活中的照片和日記,翻覽資料庫能回溯、重建那些被人們遺忘的過去。基於此,講者系統性地講述資料庫在荀學視域下應如何被運用與開展。
羅比尼:市場大屠殺可能繼續 投資人未來十年將損失數十兆美元
儒學體系的異端:作爲「隱性」事件的明代荀學
曾𬀩傑首先以猶太裔哲學家博藍尼(Michael Polanyi, 1891-1976)提出的「焦點意識(focal awareness)」與「支援意識(subsidiary awareness)」切入,說明哲學領域中的重要著述,如朱熹《四書章句集註》、王陽明《大學問》等,皆是「顯性的焦點事件」,亦即通過學術的涵養,便相對容易查找和掌握相關文獻;「荀學」則有所不同,作爲儒學的異端或歧出,其雖一直存在,能見度卻未顯透(即「支援意識」),而這樣的荀學意識特別存在於「明代」。明代可謂經學、孟學研究的巔峰,對於荀學研究相當不友善,曾𬀩傑說,撰寫一本「孟學史」其實較爲容易,因爲孟學是「顯性」的資料,但若是撰寫「荀學史」,則鮮少如《孟子》一書有朱熹等人不斷爲其作注和進行開展的研究,因此荀學可說是「隱性」事件。
罷祀於孔廟:明代荀子人格的定位與矛盾
接着,以承先啓後的歷史轉捩點——荀子於明代嘉靖九年遭罷祀於孔廟——爲例說明,由此事件「之前」或「之後」能推衍出荀子在思想史上演變的過程。談及「荀子遭罷祀於孔廟」事件,曾氏說,在此之前鮮少學者重視荀子,但當時荀子的搜尋密度非常高,乃因對其負面的、極具攻擊性的文獻居多,呈顯了當代學者的政治運動與鬥爭。他們運用「荀子該不該被逐出孔廟」的學術詮釋作爲各自政治立場的角力,而這些激進強烈的討論幾乎未針對荀學的「義理」進行探討,無非是全然地囿限於「荀子爲什麼講性惡?」一問題作人身攻擊,視荀子爲人格異常份子。因此,過去在荀學研究遇到的最大問題便是思想史上幾乎沒有人自我定位爲「荀學」,所以資料庫尚未完備時,荀學研究是相對困難的,而現在資料庫的建立,能使荀學形成一個貼近孟學那樣顯性的資料考察。

男男之吻的奇襲:新加坡電視新聞「歷史性的犯法畫面」?
圖/講者提供
退休金危機 3/老後退休生活只要每月3萬元? 少算通膨、看病支出 讓你悔恨終身
污名與轉化:荀子人格的批判性重建
侯友宜要開放大量陸客 陳博志籲政策重質非重量
續前述,曾𬀩傑闡明,明代學者對於荀子的定論,幾乎是循着宋代的道統而言:宋代蘇軾於《荀卿論》言之「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滅其書,大變古先聖王之法」在明清時期引起了很大的效應,學者不斷引述與擴散,強調荀子和李斯的師生關係所造成的歷史創傷——秦朝的焚書坑儒及歷史政治上的極權,如此定調將李斯及韓非之罪嫁於荀子之上,更如朱熹認爲「不需理會荀卿,且理會孟子性善」,又或程頤所言「只一句性本惡,大本已矣」。爾後,明代儒者夏良勝在《中庸衍義》亦明確引注了《荀卿論》並言:「孟子之言性善,善之不朽者也;荀子之言性惡,惡之不朽者也。」其同視荀子爲秦朝暴政的罪魁禍首,表明荀子雖爲儒者卻背離了孔子之道。
首場導遊及領隊人員評量考試 113年3月登場

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连轴转,只为问界新M7
少年拳圣第二季
圖/講者提供
這樣的情形完全體現了美國社會學家高夫曼(E. Goffman, 1922-1982)指出的「污名(Stigma)」,意爲理所當然賦予某一類人某種「負面標記」,不須任何理由便全面判定其人格的異常。據此,曾氏認爲宋明學者僅由歷史事件出發思考,絲毫未從文本內部深入探索荀學的義理,就將荀學異化爲「有問題」的學說,進而將荀子逐出孔廟。
转学生
而嘉靖九年後,儒者李贄(李卓吾)提供了相當重要的荀子人格論證:「若李斯則吳起亦,可以累荀卿可以累曾子矣」,以此破除荀子之罪,認爲人人皆有自身的人格特質,若行爲產生偏差,也不應將罪嫁於老師之上。也就是說,若以李斯跟韓非造成秦朝暴政一事否定荀子,那爲何曾子從未因教出吳起這樣敗家、殺妻、母喪卻無動於衷的學生而遭批判?然而,李贄雖企圖爲荀子辯護,如此論證卻仍屬外圍、表面的說法,依然尚未進入荀子文本內部加以論述。
冬令营
資料庫耙梳與重探:由「點」至「面」的荀學思想史
由過去學者對於荀子人格的討論推得,荀學雖是所謂「隱性」事件,卻仍可從資料庫中斷裂的點狀細節進行考察。這些點狀文獻未必是直接通過荀子而得,若能精確掌握並配對其他關鍵詞,便可發掘更多層次的論述,如:一、荀子與孟子通常成對出現;二、荀子和韓非子被定義爲師生的符碼;三、荀子和董仲舒「性三品」的關聯;四、韓愈「道統」(「大醇而小疵」)爲荀孟被重新定義的轉折點等。此處臚列的「點」狀文獻將形成一「面」完整的思想體系,逐一梳理便能尋找出「異端的金沙」。而點狀文獻雖大多非主要論着,對於荀子研究卻有顯著的意義——在荀學典範最低落的明代,同時也醞釀出荀學史「物極必反」的過程,造成了後續清代荀學的復興運動。
陈乔恩夫妇街头骑电动车,富豪老公穿百元外套,两人体型差太大!
淘洗異端的金沙:荀學正當性的誕生
綜言之,將「明代嘉靖九年」作爲定位點,藉由資料庫的運用,能觀察出荀學研究的轉變與開展。若仔細察探、檢視資料庫中豐厚的相關資源,研究者或可從中淘洗出更豐富、顛覆思想史的資料。
講者透過資料庫詮釋了過往學者對於荀學的敏感和誤解,並言漢代以降,學者幾乎以「孔孟」的道統脈絡將「荀子」的正當性壓抑到最底端,特別是明代。明代荀學不能被稱作學術問題,僅能稱爲人格的探討和政治的意識形態討論,若稍有提及,便可能被認定爲「人格有問題」,亦可能遭其他儒者攻擊;但這也成爲了歷史的反彈點,正因如此,清代學者才進而反思,開始將之視作學術問題、探析其哲學內蘊(如虛壹而靜、誠、性惡等),乃是經歷了唐、宋、元、明幾代對於荀學的極度貶義,才形成這樣的思維意識。
如講者所說,歷史長河中被記載着的「曾經」,使荀學研究者們淘洗出「異端的金沙」,得以建構並詮釋出更加完善的資料庫系統。
聯合國氣候峰會 拜登不去 彭博分析可能難以取得重大進展

圖/講者提供

幽香乳漫
台灣利率市場:銀行資金分配不均 短票與拆款利率居高不下
圖/聯合知識庫提供
丫鬟生存手冊